①塑料檢查井交底內容:
一、搬運、運輸要求:
1)、搬運時,應輕拿輕放,不得滾、拖、拋;
2)、當采用機械設備吊裝時,應采用非金屬繩(帶)吊裝;
3)、運輸時,宜豎直放置,并采用非金屬繩(帶)捆綁、固定,并應用防曬措施。
二、存儲要求:
1)、應放置在通風良好的棚內,并遠離熱源;
2)、露天臨時存放時,應有防曬措施(特別是密封圈、支管活動接頭等部件);
3)、水平平放時,應有水平支撐物,并應有防止承口變形的措施,不得疊壓碼放;
4)、嚴禁與油類或化學品混合存放;
5)、庫房內應有消防設施或其他消防措施;
6)、建議按規(guī)格型號堆放、方便材料員清點和取用。
三、施工準備:
1)、塑料檢查井安裝前,應與排水管道工程同時完成技術交底工作;
2)、有承重要求的路面,承重井蓋下必須要做承壓圈,根據水泥凝固期,承壓圈一般在7-15天前準備,承壓圈具體要求見第十五條;
3)、施工工具(具體根據現場需求);
常用施工工具有:抹布、手套、雨鞋、安全帽、手提式切割機(切割井筒用)、手把式開孔器或手槍鉆(井筒開孔用)、潤滑劑(井管連接潤滑用)、緊管器(井管連接用)等。
四、溝槽開挖:
1)、井底座基坑的開挖,應在排水管道基礎質量和管溝坡度驗收完成后進行。井底座主軸線與管道主軸線保持一致;
2)、沉泥檢查井基坑的開挖,要根據沉泥室的尺寸進行局部開挖,并填鋪100mm中粗砂墊層。管徑大于600mm的,應在沉泥室周圍澆筑混凝土基礎;
3)、雨水口檢查井基坑開挖,回填到一定程度再開挖(路基完成后)。
五、基坑處理:
1)、砂土、巖石、砂礫石的地質時,可在井坑內填鋪100mm的中粗砂墊層;
2)、軟土的土質時,可在坑內填鋪150mm厚碎石或礫石(粒徑5-40mm)道渣層,夯實后再鋪50mm中粗砂墊層;
3)、濕陷性黃土的土質時,基坑原土夯實后,鋪墊100~150mm三七灰土墊層并夯實,夯實后再鋪100mm中粗砂墊層。
六、井底座安裝:
1)、井底座在下溝前,應對井底做部件的編號、規(guī)格、接管管徑、管底標高、支管標高等進行復核,根據設計要求選擇需要用到的檢查井井座和相關配件;
2)、井底座宜采用人工或機械設備吊裝下溝,吊裝時應采用非金屬繩(帶)吊裝;
3)、井底座下溝后,先用臨時墊塊對井底座中心、主軸線、井底標高和井底做水平進行調整。符合設計要求后,采用砂土袋等穩(wěn)固措施進行臨時固定,并填充粗砂,取出墊塊;
4)、井底座安裝時,不得擾動坑墊層,當坑墊層受到損壞時,應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。
七、井底座與管道連接:
1)、安裝順序:
a、建筑小區(qū)應從管道上游向下游延伸的順序進行安裝;
b、市政管道應從管道下游向上游延伸的順序進行安裝;
c、按井-管-井-管順序安裝;
d、在管道基礎的軸線上,先確定井的中心位置;按井底座的尺寸開挖基礎,鋪設墊層;調整井底基坑標高,然后進行井底座的安裝,并與管道連接。
2)、井底座接口與管道的連接,應按下列要求:
a、接口的連接施工方法應與管道管材的連接施工方法相一致;
b、井底座接口與管道變徑連接時,采用異徑接頭。遵循的原則:入流時管頂平接,排出時管底平接;
c、井底座接口與管道尺寸不匹配時,采用過渡接頭進行連接,用密封圈完全配合密封,外部不可用熱收縮套進行密封。
d、與其他管道連接時,可采用相適應的連接方法進行連接。
3)、在井底座連接管道之前,先清理管道端處和井底座承口內側的泥沙、雜質,在管道端處和井底座承口內側均涂上潤滑劑(洗潔精)以便承插;
4)、管道插入井底座承口時,將管道端面插入承口的最底端,保持管道通徑與檢查井導流槽同平面。若管道口徑較小,可采用人工徒手承插;若管道口徑較大,無法保證承插密封效果時,采用專門的收緊工具來進行收緊。
5)、井底座與管道連接時,應避免重錘或者鐵錘直接作用于井底座,可以用收緊工具或者加檔板均勻敲擊,不可局部敲擊。
八、雨水口或雨水收集井的安裝,應按下列順序進行:
1)、道路路基完工、草坪地面平整后,開挖雨水口與雨水支管的溝槽;
2)、按雨水口的標高和雨水支管的坡度,在雨水檢查井的井筒上開孔,并安裝支管活動接頭;
3)、待支管活動接頭安裝好后,再連接并鋪雨水支管,同時臨時封堵支管管口;
4)、在安裝道路路緣石的同時開挖雨水口基坑并安放雨水口,在接好支管后,用中細沙填實并穩(wěn)固;
5)、道路中的雨水口使用承重井蓋的,需做承壓圈保護。
九、井筒的安裝:
1)、井筒與井座連接安裝,應在井座安裝后,立即進行;
2)、根據圖紙上的設計地面標高來確定井筒的長度;當地面或路面標高難以確定時,井筒長度可適當預留余量;
3)、連接前固定井座,井筒與井座上承口的連接宜采用橡膠密封圈承插,不可用熱縮套等連接方式;
4)、井筒與井座采用橡膠密封圈承插連接時井筒應保持垂直,不得使用重物敲打,應采用專用收緊工具;
5)、當井筒安裝后,上口應做臨時封堵;
6)、安裝后查看確保井管與水平面垂直。
十、閉水試驗:
應在回填前做閉水試驗;閉水試驗應與管道系統(tǒng)的閉水試驗同時進行,閉水試驗的方法與管道系統(tǒng)的試驗方法相同,檢測檢查井的幾個漏點即可;水位到井筒和井座連接處上端即可。
十一、有口井筒的安裝:
1)、當支管較大時,若在井筒上直接開孔會降低井筒環(huán)剛度,影響以后檢查井的使用壽命,或在支管大于300用開孔器開孔較難時,建議選用有口井筒;
2)、安裝有口井筒前先確定標高,再切割合適長度的井筒,并安裝;
3)、密封方式參照支管連接方法;
4)、匯入管不得倒坡。
十二、支管活動接頭的安裝:
1)、井筒開口:
a、開孔前先準備好電鉆,電鉆的選用最 好是轉速低,功率大,可調速的。在電鉆上安裝好開孔器之后,開動電鉆,確認已經擰緊,并且開孔器不晃動;
b、當支管埋深較深井筒直徑小時,由于在安裝后開孔不方便,所以在測量確認標高后在地面上進行提前開孔。當埋深淺井筒直徑大時,可在安裝后、夯實到離支管標高處5cm-10cm連接處時,進行開孔,可以確保井筒不傾斜,以及不會在回填時有雜物掉進井筒;
c、開孔方向應針對支管方向。當有角度、多支管時,應選用常規(guī)配件進行調節(jié);
d、當支管大于200A時,建議在井筒上參照支管活動接頭輪廓畫好線后,用往復鋸、曲線鋸等進行開孔(注意安全:由于開孔器直徑較大時,開孔器自重較重、齒片速度快、作用力大較難控制容易發(fā)生危險);
e、開孔間距不小于100mm;
2)、安裝支管活動接頭:
a、支管活動接頭安裝時,將支管活動接頭分離后,將主體放入井筒內側,L型膠圈放置在井筒外側,將壓塊放好,對準方向后將螺母擰上,再用扳手擰緊確保膠圈與井筒貼合密封;(注:匯入管不得倒坡)
b、當支管與支管活動接頭不匹配時,應利用一些常規(guī)配件進行轉換再連接,例如快速接頭,常規(guī)排水接頭等。
十三、收口井圈的安裝:
1)、根據設計要求,當井筒大于1000時,井筒與井蓋連接部位采用收口井圈,收口井圈內可放置活動爬梯或井筒上安裝踏步方便下人檢查。
2)收口井圈分內插和外插兩種:收口井圈(內插)直接與井座用密封圈連接;收口井圈(外插)與井筒用密封圈連接。
十四、回填覆土:
1)、回填前應在檢查井上加警示標識,防止異物落入井室,砸破損壞檢查井,管網投入使用后會存在堵塞或滲漏的現象;
2)、在開挖溝槽周邊拉起警示線,增強安全防范意識,以免行人靠近掉入坑內摔傷。
3)、回填的注意事項:
a、回填應在排水管道和檢查井驗收合格后進行;
b、回填前,可采用木棍支撐、砂土袋等措施對檢查井進行臨時固定,且井坑內不得有積水;
c、回填應與管道回填一起進行,從井座底至排水管管頂上0.5m范圍內應采用碎石屑、中粗砂等回填材料回填,其壓實度應符合設計要求;
d、回填不得采用淤泥、垃圾和凍土等,并不得夾帶大于50mm石塊、磚及其他硬塊物體;
e、井筒周圍的回填應采用人工分層、對稱回填(分層大約為50cm每層),并人工夯實,不得使檢查井產生位移和傾斜,并控制井筒的變形量,嚴禁機械回填;
f、土壤冰凍深度大于等于1.0m的地區(qū),在凍土層中,井筒周圍不少于100mm的范圍內,應采用中粗砂等優(yōu)質回填材料進行回填。
十五、井蓋安裝:
1)、復合井蓋僅適用于綠化帶、人行道;
2)、機動車道使用承壓圈和承重井蓋,注意事項如下:
a、承壓圈與井蓋的安裝:
a-1)、承壓圈的承載能力應與道路路面等級匹配;
a-2)、承壓圈的安裝應與道路路面同時施工,并宜有限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承壓圈;
a-3)、承壓圈孔口的內徑應大于井筒外徑,間隙應在50-100mm范圍內;
a-4)、承壓圈下應鋪設300mm的墊層做基礎,墊層材料可采用碎石或c20混凝土墊層;
a-5)、承壓圈墊層鋪設前,應在井筒外周放置擋圈,并在井筒與擋圈之間的縫隙做好防滲水措施;
a-6)、承壓圈吊裝前,應先用小木樁在墊層上進行定位,保證承壓圈孔口與井筒同心;
a-7)、待道路路面施工時,在承壓圈上安裝檢查井井蓋。
b、機動車道路面施工時,應先放承壓板再開壓路機,以確保井筒不被側向壓力擠壞;最后用磚頭調節(jié)高度確保與路面平齊。
十六、安全操作:
施工時,安全第 一。
1)、在土質較差、溝槽較深時,土質松軟容易塌方的地方,應在坑兩邊打木樁、鐵樁作支撐確保不坍塌;
2)、地下水位較高施工是,應用水泵抽水,測定水位不超過管底,確保人員安全才可施工;
3)、在下雨時,土質濕潤后不可再進行施工,人員及時撤離溝槽;
4)、使用時避免燃氣瓶放置在溫度過高的地方發(fā)生爆炸。燃氣管道應稍微長點,將燃氣瓶放置在溝槽上方5-10m處避免施工時空間受限,以及人身安全;
5)、使用切割機、鋸子、緊線器等工具時,嚴格按照使用方法進行操作。
② HDPE雙內肋增強波紋管交底內容:
一、施工準備:
1)、 溝槽開挖、排水及槽壁支撐防塌陷處理;
2)、 溝槽內施工必須佩戴安全帽?! ?nbsp;
二、連接安裝準備、關鍵步驟及參數要求:
1)、橡膠密封圈承插連接
準備:
a、 承插時需要的工具(拉力鉗、潤滑劑等);
b、 人員配備及準備說明。
步驟及參數:
a、接口前,管道接口為雙密封圈設計,應先檢查橡膠圈是否配套完好,確認橡膠圈安放位置及插口的插入深度;
b、 接口時,先將承口的內壁清理干凈,并在承口內壁及插口橡膠圈上涂潤滑劑,然后將承插口端面的中心軸線對齊;
c、 接口方法按下述程序進行:φ400mm以下管道,先由一人用棉紗繩吊住被安裝管道的插口,另一人用長撬棒斜插入基礎,并抵住該管端部中心位置的橫擋板,然后用力將該管緩緩插入原管的承口至預定位置;
d、也可采用拉力鉗拉動方式:即在兩待接管材的兩端用繩子固定后,在用拉力鉗收緊;φ500mm以上管道可用兩把拉力鉗將管材拉動就位,接口合攏時,管材兩側的拉力鉗應同步拉動,使橡膠密封圈正確就位,不扭曲、不脫落;
e、 為防接口合攏時已敷設的管道軸線位置移動,需采用穩(wěn)管措施。管道接口后,應復核管道的高程和軸線使其符合要求;
f、 管材應將插口順水流方向,承口逆水流方向安裝,安裝應由下游往上游進行。
管道承插口連接
管道與檢查井連接
三、施工及應用時需注意的事項:
1)、 管道埋深及使用要求,與管材環(huán)剛度的選擇關系;
2)、 管溝基礎處理:一般只做砂墊層即可,若濕陷性基礎需做基礎防沉降措施;
3)、 管材連接時易使用拉力鉗等工具,避免使用挖掘機、大錘等從管末端進行擊打,所使用的潤滑劑為洗潔精等,避免使用有機潤滑油等;
4)、 下管應嚴格控制好槽底高程,不得超挖或擾動基面,以確保“管-土共同作用”條件;
5)、 開挖時應做好排水措施,防止槽底受水浸泡;
6)、 管道基礎采用墊層基礎,其厚度應按設計要求;
7)、 下管:大口徑管道須吊裝或用繩索緩慢放入溝槽內,吊裝時須兩個以上支點;
8)、 管溝基礎處理:一般只做砂墊層即可,若濕陷性基礎需做基礎防沉降措施;管材連接完成后,立即進行回填至管頂以上一倍管徑高度,留出接口位置作試驗時觀測用;
9)、 管材與檢查井連接的做法要求;
10)、 隱蔽工程驗收完成后應立即進行回填,回填注意回填土的質量及分層回填要求(具體可參考國家《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術規(guī)程》要求)。
四、驗收
閉水試驗,允許滲漏量(具體遵照國家《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術規(guī)程》要求
全國服務熱線
張經理:184-5613-9388
微信掃一掃